对此,作者刘雪松的文章点评说,在官方严厉打击民间网络谣言制造与传播的背景下,新华社此举无疑给网民留下了"一碗水端平"的信心与期待。如果说网络 "民谣"是当下信息传播中的苍蝇,那么"官谣"便是一只只有着更大公害危险的老虎。"官谣"借助的不仅是网络,更有着公权力支撑的官方新闻发布会这样的特殊平台。"官谣"屡见不鲜,已经远远超出了官员个人逃避问责的一般谎言,而是对事实真相的蓄意掩盖,对公权公信的恶意扭曲。
很多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后来演变成"民谣",都能在相关的"官谣"中找到违法的根源。此次新华社文章直指"官谣"忽悠民众,这在舆论监督上,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官谣"之害,绝不能停留在"正人先正己"的一般性作风要求上,更应该上升到法治的高度,施以重罪重治。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官谣"的制造与发布者,像秦火火们的"民谣"一样,有人为之付出犯罪的成本,这也是此次打击网络谣言留给社会的缺憾。
文章又说,净化网络势在必行,但净化官方合法化的虚假信息,更应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法治工程来看待,做到苍蝇老虎一起打,官谣民谣一起治。既要打击官谣的发布者,更要打击其背后的授意者。既要问责,更要治罪。民众对"官谣"的深恶痛绝,正是因为"官谣"背后的权力色彩。"官谣"不仅表现在应对举报等事件上的罔顾事实,还表现在将"辟谣"本身当作了造谣的过程,并附加着权力的恐吓与野蛮。
刘铁男被举报之后,国家能源局官方不仅对外定性举报者是"纯属污蔑造谣",还用恐吓的腔调宣称,"我们正在联系有关网络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正在报案、报警。将采取正式的法律手段处理此事"。
这种恶劣的"官谣",损害的已经不仅仅是事后证实犯罪的刘铁男本人、以及新闻发布官员的个人形象,更是国家机关、国家机器的公信力。这是任何一个"民谣"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所不能比肩而论的。
因此,给"官谣"治罪,并且施以重罪,不仅是公平公正的需要,更是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维护党纪国法的迫切需要。"官谣"盛行,是讲多少法治、讲多少群众路线,都无法弥补的负能量。这些"官谣",既有在问责时歪曲事实真相的,也有好大喜功胡吹乱捧的;既有推卸领导和政府部门责任的,也有制造虚假繁荣、让民众屡屡惊异于"拖后腿"、"被幸福"的。
刘雪松的文章最后强调说,这些公然在新闻发布会上,置事实与真相不顾而发布的"官谣",让党和政府的形象扫地,也让民众的三观落地,后患无穷。"官谣"才是人为的政府公权力的"寻衅滋事",而根除"民谣",更应该从严从重治理"官谣"。只有将"官谣"的制造与传播者绳之以法,整治"民谣"才能得到更多民众的拥护与支持。谁会成为因"官谣"入刑的第一个阶下囚?人们翘首期待。
附:新华社梳理4起官方造谣事件:相关部门遇事善说谎 2013-08-29 来源: 新京报(北京)
网络谣言泛滥被人人喊打,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刚露头的"官谣"。"官谣"的产生根源,莫过于是急于想撇清自身污点的某些单位或个人。日前,新华社记者梳理出一些官方"先否后肯"的怪现象,希望能引起一些不注重多听、多看、多调查,遇事善于说谎、急于否认的相关部门重视。据新华社电
【事件1】 刘铁男被实名举报 能源局曾称污蔑
今年8月8日,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被开除党籍,并被行政开除,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而2012年12月6日,罗昌平(微博)连发三条微博,实名举报刘铁男学历、经济等问题时,国家能源局回应称,上述消息"纯属污蔑造谣",称:我们正在报案、报警,将采取正式的法律手段处理此事。
【点评】 网民"发明":跌宕起伏的案情让人难以预料,未经查证就首先否认,未免有点着急。
【事件2】 夜店欢迎局长光临? 官方称恶作剧
今年5月22日,一条名为"项城一官员高调现身郑州娱乐场所"的微博被疯狂转载。网上曝出"郑州夜店打字幕欢迎项城田局长",项城市相关部门回应称,项城市田姓局长、副局长有六七位,但这些局长21日都没有到郑州出差。当地还回应称,可能是一场恶作剧。28日,当地称经过调查,事件主角为项城市工商局副局长田洪志,当事人被免职。
【点评】 网民"李伟":如此容易查明的事情,当地直接否认,还让人以为可能是假新闻,但面对网民热情,当地一查便查实,这剧情真狗血。
【事件3】 视频揭穿治超办用拳"文明执法"
3月20日,广东佛山一货车被治超执法车拦停,司机称遭执法者殴打,但佛山交通部门打人者声称"绝对文明执法"。在得知执法者打人场景被货车上装的视频装置录下后,佛山治超办才处理相关责任人并以"因调查不足匆忙回应,以至于事实存在出入"为由道歉。
【点评】 网民"周周":最见不得"不见视频不认账",居然还敢在新闻发布会公然撒谎的人。
【事件4】 官员现身不雅照 执法局否认是同事
2012年12月,有网民发帖称,在两年前捡到的一张内存卡里发现几张不雅照。并称照片中的男子是涪陵综合执法局一吴姓公务员。涪陵综合执法局随后回复称:照片中的男子并非涪陵区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12月4日,事情出现逆转:当地称经调查核实,互联网流传不雅照片中的男性为涪陵区综合执法局文化执法支队干部吴某,并对其立案调查。
【点评】 网民"六刘":有图也未必有真相,面对有姓有图的网帖,还敢说谎,还好最后认错了,但此风不可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