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旺报》的社论称:"形式上,薄熙来案和被控贪污罪的陈希同案、陈良宇案雷同,但部分民众和海外评论却多认为薄案涉及高层权力斗争,坊间普遍认为,薄熙来曾积极谋取在中共十八大后进入政治局常委会。但薄熙来的特殊性,在于他重庆市长任内以积极唱红打黑的政治操作,及一系列聚焦民生议题的'重庆新政',凸显了薄熙来式的中国道路与主张,一度被媒体和部分学者称誉为'重庆模式',获得了不少怀念毛泽东时代,或呼喊社会公平正义的民众支持,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海内外'政治自由派'、 '宪政民主派'、 '市场经济派'等的疑虑和反对。从这个角度观察,薄熙来案又和四人帮(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一案有类似的地方,""可以说,薄熙来案缠绕着'高官贪腐'、 '权力角逐'和'思想路线'三条线索,的确十分复杂,也因为这样的因素,在薄案开庭审理时,才会有少数民众在院外表达拥薄与倒薄的声音,这也告诉我们,在法律之外,薄案还有很复杂、很深厚的政治层面问题必须处理。"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由于海内外观察,都集中在庭审暴露的薄熙来家庭私密,和薄谷、薄王间的恩怨情仇,反而容易忽视两个重大议题。一是地方封疆大吏的'专权',二是民营企业家的'家奴化'生存形态,这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殊为不利。对前者,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有很生动的描述,谓中国集体'皇帝'制度,除了中央的九常委(本届为七常委)之外,各地省委书记也是。薄熙来滥权处理王立军问题,竟然重庆市委常委们没有真正'制衡'的办法,这就是中国可能分裂的重大隐患。而对后者,一个被薄熙来称赞为'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家',徐明在整个庭审中暴露的角色,就是薄家的'钱袋'、 '家奴'、 '皮条客',这种官商勾结的生态,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这些问题,需要中南海认真思考,并在以后的体制改革中找到逐步解决的方法。"
美国《星岛日报》的社论称:"当薄案的法槌落下,对那些作壁上观的看客而言,意味着一出政治大戏的落幕;但对将反腐视作与时间赛跑的中共核心领导层而言,只要制度之'笼'无法对权力形成有效约束,这依然注定只是下一场鏖战的开始。摆在当权者面前无法逾越的难题是:中国的'笼子'为甚么总是关不住权力?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薄案的审与判,显然面临重重压力与变量,也是对执政者巨大的考验。 " "中国前任总理朱镕基曾披露其任上到安徽视察粮库,遭当地官员以乾坤大挪移手法借粮填仓欺骗,显示事关国之安危的官仓乱象早已有之。在制度之'笼'形同虚设之下,即便手握丁点小权的芝麻小吏,也足以在其权力范围内兴风作浪,甚至酿成滔天大祸。目前的制度之'笼'既关不住'大老虎'薄熙来,也关不住中储粮群鼠,怎不令人深思? "
台湾《联合报》的社论称: "以司法论,普世主流理论认为,'司法公正'必须建立在'三权分立'之上,而'三权分立'的可能性又必须建立在'政党政治'之上。因为,'一党专政'就绝无可能'三权分立',没有'三权分立'也就不可能有'司法公正'。所以,中共一方面要'四个坚持',另一方面又要'以法治国',无异缘木求鱼。""今日的中共,党大于法。且因党不容法来管党(中纪委先于公检法),所以党也管不住党(习近平倡'党要管党')。这皆是缘于'一党专政',所以没有'政党政治',所以没有'三权分立',所以也没有'司法公正'。此次薄案审理,演出了一个'照搬西方那一套'的法庭,却只是买椟还珠、东施效颦而已。省思薄案,即知中国大陆距'中国梦'仍然遥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