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7日星期日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社会: 未经法院审判央视抢先报道陈永洲的认罪口供 被指干扰司法公正

中国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社会: 未经法院审判央视抢先报道陈永洲的认罪口供 被指干扰司法公正
Oct 26th 2013, 15:07, by 北京特约记者 周西

作者风青杨V的文章点评说,央视的这个报道,再次引燃了关于新快报记者被跨省拘捕,是否合法的讨论。作家@十年砍柴在微博上质疑道:"法院还没审,央视已经报道在长沙警方控制下的陈永洲的认罪口供了,这合适吗?如果最终法院审理被告人无罪的话 ,央视是否涉嫌损害被告人的名誉权呢"?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类似的思考,但一个基本的法律常识是;犯罪嫌疑人未经法院审判,并不是罪犯;就是罪犯,也有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一个人如果没有被法院审判,媒体有权力公布他的罪状吗?这是否干扰了司法公正?正如@刘晓原律师所说:"让央视记者进入看守所采访犯罪嫌疑人,并在电视上播出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办案单位和看守所严重违反《看守所条例》的相关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是被迫接受采访的话,央视却将采访内容公开播放,则涉嫌侵犯犯罪嫌疑人的隐私权"。

从薛蛮子到边民,再到陈永洲,这些人被拘捕后,首先不是与家属和律师见面,获得公民应有的辩护权。而是上央视"做客","坦白"自己的罪状。正如那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程序正义作为"看得见的正义",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一方面,可以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可以约束执政者的行为,防止权力恣意横行。

风青杨V的文章又说,一位网友对当下的司法程序这样总结:"以A罪的名义抓捕,以B罪的名义上央视,以C罪的名义定罪,已经是一种时尚"。从媒体的社会责任来说,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应该怎么做?兼听则明偏说必暗。央视报道为何不把公众对中联重科和长沙公安局的疑问一块说明呢?面对冲突的双方,仅仅解说其中一方的观点,特别是从可以大搞刑讯逼供的一方获得的观点,难道这就是不偏不倚吗 ?

人们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当初在拘留所里,李庄不是也承认犯罪了吗?但事实呢,证据呢?今天在报道陈永洲一案的时候,央视不应该忘记的是,自己当年也曾按照重庆官方的旨意,严重歪曲事实大肆构陷李庄律师,为薄熙来背书的惨痛教训。

与此同时,知名博主王思想的文章也点评说,听说陈永洲招了,几乎所有人首先都会想到的,就是刑讯逼供。有人以此指责陈永洲的骨头不够硬,也有人想以此来为其辩护,有朋友指责陈永洲"和薛蛮子一样,不会行使应有的沉默权"。我想说的是:把我抓进去暴揍一顿,我也招。陈永洲招了,薛蛮子招了,李庄当初也招了,招有什么稀罕的,不招才稀罕。

要知道,现在陈永洲招了受贿,并不能证明他就是受贿了,本人不能自证其罪,定罪还需要真实证据。此外,从微博上的图片看到,陈永洲招供受贿罪时已经被剃了光头、穿了囚衣。法院尚未定罪,陈永洲仅仅是一名犯罪嫌疑人而已,凭啥给人家剃光头、穿囚衣呢?联想到昨天薄熙来直到法院已经定了罪、二审出来时,剃光头了吗?穿囚衣了吗?

另一方面,舆论质疑长沙警方跨省抓人,与陈永洲是好人坏人无关,质疑的是其程序合法的问题。无论长沙警方此次抓人的理由,还是抓人的过程,都存在严重问题。比如,长沙警方以"损害商业信誉"的罪名去抓陈永洲,现在却只能发布陈永洲招供受贿。这里有一个法律常识:损害商业信誉罪,可以异地管辖,长沙警方如有足够证据,可以去广东抓人;而受贿罪则不属于异地管辖,长沙警方根本无权去广东抓人。

王思想的文章最后强调说,此外,假设陈永洲拿了红包去揭露中联重科,那是受贿罪;同样,长沙警方坐着中联重科的车去广东抓人,难道不同样是受贿罪吗?!
 

Media files:
12345.JPG (image/jpeg)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