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今天发表孙嘉业撰写社论,指出重庆前市委书记薄熙来案开审,举世瞩目,这情形在过往审判北京前市委书记陈希同和上海前市委书记陈良宇时都不曾有过。同样都是政治局委员,罪名亦大同小异,这种关注度差别,恰恰说明薄熙来案的政治敏感高度。
在今日中国,除了官方口头,左右两派都无人相信薄熙来案是单纯的刑事案。这案件的政治意义除了薄本人的「太子党」出身、他在重庆推行引发争议的「唱红打黑」政策外,还因为内地左右两派都想利用薄案来做文章,达到扩大自身利益。
文章说,对于右派来说,薄熙来案是他们揭露现行体制的最佳机会,藉打薄来反思「文革」,清算毛泽东,希望藉此案的开审进一步令高层的贪腐丑闻曝光,最好以「打老虎」之名一路穷追猛打,由薄熙来到周永康,最好再到江泽民,即使不能颠覆现体制,至少令高层难堪尷尬,或导致内部分裂反目,实际上,去年3月15日薄被免职之后到中共十八大前,这一目标一度接近实现。
对于左派来说,由于30年的改革开放,他们已被边缘化到式微地步,薄熙来在重庆的「新政」令他们重燃了希望,但薄熙来正要「入常」之际,仍刻意与左派保持距离。直到薄去年「落马」,他立刻成了左派的偶像。今日官方审薄,实际上完成了左派对薄熙来的「封圣」过程,今后他将成為继毛泽东后,中国左派的新符号。
对官方来说,薄案的开审既是向全国民眾显示反贪决心的标本,亦是想尽快翻过这一章,為去年的党内外思想混乱画上一个休止符。现在看来第一个目标很难实现,第二个目标能否实现仍需观察。
文章最后认为,既然大家似乎都认為薄熙来所犯的是如鲁迅所言的「可恶罪」,即「先因为被人认为『可恶』,这才终于犯了罪」,对他的判刑就颇费思量,在内地司法缺乏公信的情况下,判重了激怒左派,判轻了得罪右派,而最大的可能是左右两边不讨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